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大学简介 > 正文

黑龙江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时间:2012-01-05 来源:第一大中国美术高考网ms211 录入: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bnei跳转页

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教育部、建设部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48年。原名是哈尔滨技术专门学校;1962年2月,更名为黑龙江省建筑工程学校;1998年3月,与原省建筑职工大学合并,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00年—2003年先后与黑龙江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黑龙江省纺织工业学校合并。学院已由当初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发展为今日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学院是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建设部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单位、教育部建设部土建类高职高专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职业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建设部教育协会高职高专与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黑龙江省高职高专校长联系会主席单位、黑龙江省高校院校设置委员会委员单位、黑龙江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副主任单位、黑龙江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60多年的办学历程,铸就了严谨的治学态度,结出了丰硕的办学成果,为祖国建设行业输送了九万多名栋梁之才。

建院以来,学院一贯坚持“开放,改革,建设,发展,创新”的十字工作方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提高人才素质为本位,以巩固国家示范性项目建设成果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学院在全国率先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级;2006年,学院通过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评审,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8所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单位之一,2009年10月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并受到教育部、财政部400万元奖励。学院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被评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被评为地方财政支持的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十一五期间,经过教学资源整合和三年的示范建设,学院现占地面积106万㎡,建筑面积33万㎡,馆藏图书75万余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820万元。学院拥有现代先进教学仪器设备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16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16个。学院形成了以土建为优势,以建筑工程技术、设备、管理为特色,土建、制造、轻纺、财经、材料、电子信息、艺术、旅游8大类55个专业协调动态发展的专业结构布局,设有13个二级学院五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多人。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比例高的师资队伍。其中专任教师557人,教授60人,副教授及其它高级技术职务的174人,双师型教师90%以上。涌现出省级教学名师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精品课2门、省级11门,获省级科研成果奖210项,省级应用技术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专利6项,公开发行期刊上发表论文1000多篇,“十一五”规划教材37部,国家示范性项目建设编写校本教材55部。(第一大美术高考网ms211.com)

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一贯秉承“德能兼融、行知合一”的校训精神,遵循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及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并为社会服务”、“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工学结合”、“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育思想,坚持“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传承奉献”的校风,恪守“敬业、善能、重导、爱生”的教风,倡导“惜时、善学、精技、求真”的学风;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构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以行动为导向的世界主流教育思想为指导,持续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平台;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不断强化了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学院充分发挥“企业、学院”两个办学主体的作用,努力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训、综合素质塑造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立足黑龙江省,辐射全国,为“两规(城市规划、村镇规划)、三建(市政建设、村镇建设、城市建设)、八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市政公用事业、建筑勘察业、建材业、装饰业、纺织业、风景名胜保护业)”,培养了大批生产一线急需的“施工型”、“能力型”、“成品型”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并先后在哈尔滨、北京、大连、上海、苏州、广州、深圳等地建立了216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保证毕业生的规格和质量能满足社会对高等职业人才的需求,实现了“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培养目标,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十年保持在95%以上,2008年、2009年、2010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列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第一名,在全国名列前茅。学院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授予招生就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1年6月,“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学院党委被黑龙江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授予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师资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使教师的职业能力尽快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新要求,真正实现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需求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为满足全国、全省建设行业企业对施工型、能力型、成品型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实现培养出的毕业生“零距离培养、零距离就业”的培养目标,学院制定了《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引进高级人才实施方案》、《加强师德建设方案》。学院通过对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提高学历层次能力等五种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学院每位专任教师都按照学院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提高五种能力的三年计划;学院还通过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博士等高级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各专业聘请大批行业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率超过40%。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以来,学院先后向泰国易三仓大学派出教师150人次,向香港理工大学派出120人次,向德国派出30人次,向内地兄弟院校派出150人次,向全国各大企业派出中青年教师400人次,向各级各类党校、团校派出50人次;同时邀请各级各类专家、学者到学院作专题辅导120人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教师的视野,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大幅提高,初步形成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目前,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比例高的师资队伍。其中专任教师557人,教授60人,副教授及其它高级技术职务174人,在行业企业聘请的特聘教授、兼职教师200余人,双师型教师90%以上。涌现出省级教学名师8人;各专业带头人60余人,骨干教师120余人;各类国家注册师40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站博士后2名,在职博士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群))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精品课2门、省级11门;获省级科研成果奖210项,省级应用技术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专利8项,公开发行期刊上发表论文1000多篇,“十一五”规划教材37部,国家示范性项目建设编写校本教材55部。

人才培养特色

创新校企合作教育长效机制,强化“两个办学主体意识”,零距离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办学等模式成了全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主流,也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我们学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我们学院从1998年升高职以来,就率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首开校企合作“1+1”、“2+1”、“2.5+0.5”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零距离对接,培养具有施工型、能力型、成品型的人才;与哈尔滨理工大学合作,构建了“3.5+0.5+1”的五年制卓越现场工程师计划。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创新,学院不断完善了校企合作教育,“2+1”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推广并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培养出的毕业生普遍受到社会、企业的欢迎。其主要原因就是发挥了学校——企业两个办学主体的作用,坚持走“合作办学、合作与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之路,建立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初步实现了校企双赢。

国家示范性重点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做-工循环递进的四结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教育、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并深化设计,创建了“学—做—工循环递进的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以项目(或任务)为教学载体的学做结合、动态示教、情境模拟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按照知识分类和知识转移的规律分成两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个阶段时间为两年,以校内教学为主,借助于学做交替、教学情境仿真、岗位模拟、企业适时参与合作等形式,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具有专业基本技能和基本专项能力;第二个阶段时间为一年,学生到建筑业企业生产一线进行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体验真实的企业文化,专业能力进一步升华,最终全面形成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出成品型人才,实现“零距离”就业的办学目标。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1234”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建设和龙江发展培养“鲁班式”人才作为中心工作,努力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零距离对接,构建了校企合作教育“2+1 ”框架下“工学融合、项目主导、双证融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按照一条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和素质为主线)、二个主体(学校与企业)、三个系统(基础教学系统、实践教学系统、素质教育系统)、四个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相结合;课程设置与企业标准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1234”特色专业建设模式。工学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项目主导-实行项目主导型学习领域课程和行动导向课程;双证融通-学生在获得大专学历的同时,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职业岗位资格证书。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三线合一,五位一体”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设立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的课程,课程结构以知识- 技术-技能来完成构建;第二学年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需要学校与企业融合一体的文化、需要知识与技能融合一体的课程、需要工作于学习融合一体的教学、需要产业与教学融合一体的平台、需要教师与员工融合一体的队伍。实施“1+1+1”的“以项目导向+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为主线”的特色教学模式。为了培养学生建筑装饰岗位能力,使学生顶岗实习能与工作岗位对接,在校内两年教学中,实行以建筑装饰工程项目单项岗位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项目导向教学方法贯穿教学过程;在单项能力训练的基础上,送学生去企业轮岗综合实训,当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达标后即能顶岗实习。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导向教学+顶岗实习”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全面支撑校企合作教育、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在对地方建筑安装行业和供热空调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依托校企合作的有利条件,发挥校企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建立了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管理)骨干和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建设小组,以专业工程项目为导向,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设计培养方案;构建了以3个工程项目为核心、7个实训项目为支撑的项目导向教学+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全面分析了专业人才培养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确定职业核心能力和对应职业岗位所需知识结构,分解课程知识点,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按各专业工程项目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将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相关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进行深度融合;通过项目的实施,强化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在施工现场顶岗实习一年,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实现了零距离人才培养目标。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了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定岗实习的“2+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特色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以校企合作办学为突破口,全面推行开放办学,建成满足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职业岗位能力训练需要的校内“教、学、做合一”的实训环境;进一步巩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建立一种互利互惠、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使行业主导、校企互动的思想贯穿到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的全过程。

国际交流与合作

自建院以来,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服务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逐步提升我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学院特别重视与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院先后与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泰国易三仓大学,英国、德国、美国等职业教育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并签署了互派留学生、部分专业课程和学分互认、师生交流、教师培训、学术交流等长期合作协议。学院先后派出300多人次的教师到相关国家和地区培训、做访问学者;先后有香港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俄罗斯远东理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泰国易三仓大学、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德国黑森德林根州建筑培训机构、德国建筑设计促进学会等国家和地区学者来我院访问、讲学;学院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中国对外建设总公司等大型跨国集团为平台,将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先后向新加坡、俄罗斯、阿联酋、迪拜等选派优秀毕业生就业,满足我国企业海外发展的需求;学院充分发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的优势,借鉴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和教学资源,以友好学校为平台,通过课程和学分互认、师生交流、师资培训、访问学者等途径,极大提升了学院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创建国际知名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奠定了基础。

学校网址:http://www.hcc.net.cn/

(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

这篇文章很好,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