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高考动态 > 2011年高考动态 > 正文

北京建工学院院长:高考改革需社会高校携手


时间:2011-04-01 来源:人民日报 录入: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bnei跳转页

跳高比赛都是跳三次取最高分,为什么高考如此重要的考试,却是“一锤定音”?即便有的学生选择了复读,可是又要将每门课程都重新来学,既浪费时间、精力,又不利于提高综合素质。因此,《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探索有些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改革模式,这将在创造平等学习机会和个性化教育方面做出有益尝试。

大学对于这种考试制度改革后所招收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良好的期许。当这些学生经过多次考试与选择之后,在申报大学及相关专业时,目标将更加明确。而对于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也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将引导大学生们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大学建设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真正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从一次高考到多次高考的转变,必将引起从进口到出口、从学校到社会的连锁反应。首先,要解决高考成绩的通用性问题。对于一年多次考试的科目,成绩可以保留一定时间,这将有利于学生对于不同的科目分别对待、集中精力,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其次,真正实现高校的自主招生,让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互相选择更加主动与多向,要求高校打破目前的招生模式。第三,入学程序的转变,必将要求大学教育加快推进“学分制”改革。惟其如此,才能使这种新的制度改革有一个准确的发展方向和明确的归属,同时也才能使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相连接。第四,学生的培养过程有了“学分制”的灵活与融通,必将给就业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即就业工作的“全方位”、“全程化”。与此相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接收与聘用也不再局限于每年的7月份这个固定时间,而是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从而确保大学培养出来的合格学生,随时都有获得工作岗位的机会。

可是,就目前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现状来看,我们距离这种状态还有距离。首先,从大学本身来看,实行这种教育模式将会增加运营成本,而如果没有同时跟进的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等于是社会的进步让大学买单,这必将给新的教育改革的实施带来阻力。其次,我国现阶段还远未达到全民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在提高国民素质的道路上,高校与社会都还是任重而道远。

(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

这篇文章很好,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