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简介
2015-08-20 16:14:40   来源: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评论:0

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院下设环境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与新媒体设计系,工业设计系,动画系,公共空间艺术系,设计基础与史论教研室以
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下设环境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与新媒体设计系,工业设计系,动画系,公共空间艺术系,设计基础与史论教研室以及音乐舞蹈教研室。建有设计艺术研究所、环境艺术研究所、工业设计研究所、交互设计研究所、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品牌形象设计研究中心、小和山动漫研究中心、公共空间艺术研究所、和山环境艺术研究中心、艺术设计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艺术学院现有设计艺术学硕士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B类),本科专业3个,分别为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网页与多媒体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方向)、动画和工业设计。现有专任教师88人,其中教授6人、兼职教授5人,副教授22人,目前在院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1270名。

近年来,学院多次承担教育部和省重大科研项目多项,各类科研到款1000余万元,出版各类专著、教材70余部。近三年研究的项目包括:申报成功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科技部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人文类项目1项,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浙江省科技厅、哲学社科重大项目6项,浙江省哲学社科、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等一般项目9项,厅局级一般项目16项。

学院始终坚持以竞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重要办学举措,近年来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动画漫大赛、全国大学生原创动画大赛、Good50×702009海报设计竞赛、希腊伊萨卡岛海报竞赛、白金创意学生设计大赛、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大赛、靳埭强设计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2009创新顺德国际工业设计大赛等竞赛中多次荣获大奖。

动画系

本系成立于2006年,主要承担动画艺术和动画技术两个发展方向的人才培养和专业管理工作。培养方向为既有坚实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又有较强的实战和应用能力。致力于动画原创、动画制作的专业动画设计人才的培养。

本系教师目前5人,拥有硕士学位3人,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动画专业依靠浙江工业大学的强大的工科背景和学科优势,积极推动动漫专业和其他软件、信息等专业的互补优势和合作发展,立足自身的专业特色,重点发展动漫原创教学和创新教育,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艺术和技术的结合,成为浙江和长三角地区动漫业培养精英人才的摇篮。 主要课程包括:速写、素描、电脑平面基础、影像基础、视听语言、角色和场景、模型、动画概论、动画运动规律、脚本、分镜头、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影视后效、动画创作等。

动画系建立了二维动画实验室,三维实验室,后期编辑实验室,影视拍摄影棚,视听室等,配套学校的影视实验室,总资产达到1000多万,实现了动画片创作和制作的高平台高起点构架,成为在浙江省内领先的动画实验室。在未来五年的规划中,将进一步投入和建设,成为杭州国家动漫基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动画系学生连续获得浙江省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一、二、三等八项大奖,浙江省多媒体大赛动态类一二三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原创动画大赛金奖银奖。动画系06级学生成功申报大学生国家创新实验计划。

09年动画系教师获得中国经典文化“撰水浒”动漫设计大赛金奖,多项作品入围国际动画电影节。

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系

本专业研究方向集艺术性与科学性为一体,融各学科特色为一身,围绕城市立体与平面空间展开创意设计研究,形成一系列学科内容互相渗透的研究课题。它包含三个研究方向:城市公共雕塑研究、城市公共景观形态研究、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研究。鉴于公共艺术的综合性,这三个研究方向不是孤立的,而是有一种交融和渗透的关系,具体内容涉及公共艺术文化环境研究,公共艺术造型学研究,公共艺术规划学研究,以及现代艺术理论和现代科技结合的研究,更多关注公共空间艺术的创意理念与创新形式,关注公共空间艺术的公共性。

主要研究方向:
①城市公共雕塑研究方向:
从城市雕塑的本质特性的角度出发,对城市雕塑所在的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分析研究,特别对城市雕塑的环境设计要素与手法进行归纳,并针对中国的城市雕塑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使中国的城市雕塑在城市空间中散发应有的艺术魅力。主要内容:分析城市雕塑的本质,特征,发展趋向和审美原则等;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分类研究,了解城市雕塑在各类公共空间中的作用,着重对城市雕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城市雕塑空间环境设计要素和采用的设计手法。

②城市公共景观形态研究方向:
城市公共景观形态研究是对公共空间环境中各个景观元素的创意造型研究,将水土树草、金木石陶等多样景观媒质进行造型设计的艺术创作。该公共空间是一个能够进行多种景观艺术语言形式试验的容器,是对现代公共空间造型艺术语言的探索与研究。城市公共景观形态研究不仅是城市内部和外部形态的有形艺术表现研究,它还包括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研究,是物质与精神的总和。这种融入文化特色富有艺术表现力的城市景观,构成了当代城市形象的最主要组成成分。

③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研究方向:
当代公共艺术视野下的城市形态突破了早期“公共艺术”所指的“共有空间艺术”和模式,将城市的整体纳入到大的视觉体系加以研究,强调综合的价值并和城市的文化发展形成互动,这些都是当代公共艺术规划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研究公共空间艺术范畴内的城市规划与布局,使得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更加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

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研究以城市大规划、大环境为依托,研究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的空间关系,城市环境不仅包括城市的物理环境还包含城市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城市环境制约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充实、丰富、提升城市环境。两者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作为指导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布局更注重研究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充分体现城市的特色和个性。下属浙江工业大学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规划设计研究所已为社会承担多项公共艺术设计策划,受到了广泛好评。

本系教师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名,硕士生导师3名,拥有硕士学位6人。

本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人体速写、设计初步、雕塑初步、景观造型、浮雕基础、装饰基础、建筑设计与施工、园林设计与施工、公共艺术创作、城市雕塑设计、展示设计、泥塑等。

本系教师在多年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研究创新,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张新宇主持的公共艺术课程并评选为省级精品课程;程犁、崔晓滨老师指导学生多次获得竞赛大奖。沈应平、隋艳老师指导学生获得了近百项产品外观专利。梁勇老师连续荣获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校级教师技能竞赛优秀奖等。

本系在人才培养上进行了有效改革,实行了“导师制”和“竞赛年”的制度,指导学生获得了多项好成绩,如:浙江省杭州“汉阁杯”城标设计运用大赛二等奖三人次,美国迪斯尼全球创意竞赛七个小组入围,台州变电箱设计大赛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3人次、三等奖6人次等。

工业设计系

浙江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成立于1993年,是浙江省最早设立该专业的三所高校之一。经过17年的积累与发展,逐渐成为省内独具特色和颇具影响力的设计学科,2007年11月被确立为浙江省重点特色专业,2009年被确立为浙江省重点学科。

本系下设工业设计研究所和交互设计研究所(校级),共有教师18名,其中教授3名(含兼职教授1名)、副教授6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7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名,师生比约为1:12。艺术学院副院长兼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卢纯福教授是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工业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入选浙江省“151”人才计划,担任浙江省工业设计学会副秘书长,获浙江省第三届教坛新秀奖。

工业设计系主要承担工业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和专业管理工作,并辅助工业设计和交互设计研究所硕士生导师完成设计艺术学产品设计和交互设计方向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本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表现技法、造型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学、形态设计、工业设计史、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方法学、产品专题设计等。开设的主要实践环节有:机械工程训练、产品解剖、科技创新实践、认识实习、模型制作、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本系现拥有多功能固体激光加工机、三维雕刻加工机、金属模型加工机、油泥模型加工机、泡沫和塑料加工机、快速成型等各类工业设计模型制作中心设备,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本系教师在多年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和研究创新,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编著出版教材15部,省部级、校级、院级教改项目10多项,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和浙江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并与芬兰Nokia公司、美国虹软公司、日本健伍设计公司、日本三菱公司、比利时Ardia公司、杭州瑞德设计公司、凸凹设计公司、飞鱼设计公司等专业设计公司以及日本千叶大学、日本芝浦大学、芬兰赫尔辛基艺术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国立艺术学院、德国科堡应用科技大学等国际知名设计院校长期开展频繁的设计与学术交流活动。

本系在创新实战型设计人才培养上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实行独具特色的“本科导师制”和“工作室制”,以校企合作和设计竞赛为载体,指导学生广泛参与设计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学生在“国际iF概念奖” 、“浙江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 、“创意杭州大赛”、“中国五金产品工业设计大赛”和“富达杯”中国小家电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工业设计大赛中成绩斐然,共荣获各类奖项100多项;学生获得各类专利200余项;学生设计作品被企业产业化案例达40多项;同时拥有校企合作的学生实践基地21个。

视觉传达与新媒体系

本系主要承担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和网页与多媒体设计方向的人才培养和专业管理工作,辅助硕士生导师完成设计艺术学视觉传达研究方向和数字媒体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培养工作。
本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三大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装饰图案、图形语言、字体设计、商业摄影、编排、标志与CI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网页设计、海报设计、、Flash动画设计、3D动画设计、界面设计、印刷工艺、装帧设计、设计创意、视频编缉、商业广告、媒体脚本设计、摄像与剪辑、媒体与音效等。
本系教师在多年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研究创新,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国家十五重点规划教材《视觉传达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国家精品课程《标志设计》,2006年。

本系在人才培养上进行了有效改革,实行了“导师制”和“竞赛年”的制度,指导学生获得了多项好成绩,如: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竞赛,一等奖8人次、二等奖8人次、三等奖17人次;Good50×702009海报设计竞赛优异奖6人次;第8届希腊伊萨卡岛海报竞赛二等奖和荣誉奖1人次;第10届白金创意平面设计大赛入选奖6人次;第10届白金创意平面设计大赛优秀奖1人次;2009第五届『方正奖』中文字体设计大赛三等奖3人次;GDC09奖优异奖4人次;第二届中国城市文化墙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1人次;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浙江分赛区优秀奖1人次。

环境艺术设计系

本系主要承担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人才培养和专业管理工作,并辅助硕士生导师完成设计艺术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培养工作。

本系教师14人,其中教授级高工2名、副教授2名,硕士生导师1名。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城市与自然环境相关的艺术设计知识与技能。学生一、二年级主要学习专业设计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三、四年级主要学习城市景观规划体系下的各类公共空间艺术造型、材料工艺等工程设计知识。综合培养学生解决专业综合问题能力,以及关注当今城市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毕业生可到建筑设计院、景观设计院、城市规划部门、建设公司、设计院校等单位从事设计、研究、教学及施工管理等工作。

本系开设的基础课程有:建筑物理、建筑装饰构造、中外建筑史、独立式住宅设计、植物造景、园林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展示设计、公共建筑设计、公共建筑室内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等。

本系教师教学成果丰硕:出版工具书《景观铺地工程》、《新家装样板房电脑设计效果图丛书》;出版教材《色彩风景》、《新编中国高等院校设计系列教材》、《新编中国高等院校设计系列教材》等。《专业绘画》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实施和完成厅级研究课题和人才培养模式课题20余项。

本系在人才培养上进行了有效改革,实行“导师制”和“竞赛年”的制度,指导学生获得了多项好成绩,并着重通过校企合作形式搭建多个产学研合作平台,结合二个校级研究机构“华汇工大?和山环境艺术研究中心”和:“环境艺术研究所”,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实习、设计竞赛、毕业设计、设计实践课题等多方面的实际能力培养和就业能力培训的机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型设计人才。

设计基础与史论教研室

本教研室主要承担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画和建筑学等专业的基础课、史论及研究生设计史论课程的教学,并同时从事艺术学领域的创作与理论研究工作。

本教研室共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名,硕士生导师2名,拥有硕士学位7人,博士学位3人。

主要开设课程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建筑素描、建筑水彩、设计学概论、中外美术史、中外设计史、平面设计史、中外服装史(动画)、当代美术等课程。

在进行专业基础教学外,全体教师刻苦钻研业务,积极进取,教师作品多次参加各种大型展览并获奖,出版《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中国丝绸文化史》、《浙江丝绸文化史》、《宋室南渡与画风流变》等学术专著6部,出版个人画册5部,并出版《设计素描》等各类教材40余部,在《装饰》《美术研究》《美术》《新美术》《美术观察》等国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并承担了2项省社科规划课题。同时还承担了多个教学改革、优秀课程、重点教材建设等项目。设计学概论被列为校优秀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被列为校优秀课程群并正在建设设计艺术学基础理论优秀课程群。

在人才培养上,教研室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大类本科教学原则,通过严格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基础训练,使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设计过程的基本规律和脉络,形成自身的设计角色认同,把握教学及设计环节中的形式法则,掌握深厚的设计史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认知能力。教研室提倡敞开式的思维方式,强调求新、求变的专业品质,在教学上除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外,更重视对学生的设计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使学生深刻理解设计的基础理论与前人丰富的创造成果,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为学生顺利进入专业学习奠定良好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本教研室也为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做出了许多贡献,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及省级的大学生书画竞赛并获奖。目前教研室积极参与、筹备学院的“美术学”的学科建设,争取获批美术学硕士点。

专业介绍

艺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学院现有本科生1200名,硕士研究生70名;专任教师88名,其中教授6名、兼职教授5名、副教授22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3名,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浙江省教学名师1名,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教学委员会副主任1名。

学院现有艺术设计、动画、工业设计三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专业下设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与网页设计四个专业方向,拥有设计艺术学硕士点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校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优秀课程3门。

学院拥有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多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并出版各类专著、教材70余部,近三年科研经费总量达2000余万,多项科研成果获省级奖励,其中获浙江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社科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省社科优秀奖1项。教师创作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设计类大展,学生在全国和省级大学生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多媒体设计及动画设计等大赛中多次荣获各类大奖。

1、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旨在使学生系统掌握,城市与自然空间相关的艺术设计知识与技能,以建筑为本体,向室内外两个空间所展开的综合设计体系。学生一、二年级主要学习专业设计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三、四年级主要学习城市景观规划体系下的各类公共空间艺术造型、材料工艺等工程设计知识。整体培养学生解决专业综合问题能力,以及关注当今城市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专业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关注学生在本科后的继续深造及适应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毕业生可到建筑设计院、景观设计院、城市规划部门、建设公司、设计院校等单位从事设计、研究、教学及施工管理等工作。www.ms211.com第一大中国美术高考网

2、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

本专业是国内新兴的艺术类专业方向,培养在开放性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相应的城市环境设计的专门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艺术造型能力的训练,掌握现代城市的公共景观、公共建筑、公共园林等空间造型规律和工程设计及施工能力。主要课程有:装饰基础、雕塑基础、材料与工艺、建筑与环境设计、空间形态设计、展示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环境雕塑造型、壁画与浮雕、数码图形处理等。毕业生可到各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研究、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3、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对可视信息进行设计,从而对传达对象产生影响的过程。本专业将学习以文字、图形、图片的视觉传达特性以及诸如营销广告理论、材料应用、印刷工艺、结构与展示技巧等为基础的视觉传达理论与实践能力。以视觉信息传达方式的设计为专业主攻方向,以培养有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设计高级人才为目标。设计的主要课程有:字体设计、图形语言、版面设计、摄影、插图、标志与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书籍设计、网页设计和展示设计等。毕业生可面向广告公司、专业设计公司、展览机构、出版社、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企事业单位,从事策划、设计、品牌管理、教育等工作。

4、艺术设计(多媒体与网页设计)

在媒体形式多样化的趋势下,视觉信息的传达将更多地借助于多种新兴媒体的表达。本专业以基于网络和各种动态媒体的视觉设计为专业主攻方向,将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诸如文字、图片、影片、声音、光电等众多感官媒介的使用,学习以信息为设计目标,进行设计并传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字体设计、图形语言、版面设计、3D与Flash动画设计、界面设计、网页设计、摄影摄像、视频编辑、音频编辑等。为电视、电影、出版、交互媒体设计、网站、展览、广告等相关机构、公司培养输送从事设计创作的高级人才。

5、动画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二维与三维动画创作与设计的专业动画设计人才。主要课程有:摄像、插画、原画、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动画设计概论、动画运动规律、分镜头脚本、Flash动画、3D动画、影视后期编辑、动画创作等。毕业生可到各类动画制作公司、出版社、影视动画与特效制作公司、互动娱乐和游戏公司、数码设计与多媒体公司、相关媒体与电视台、广告公司等单位从事插画设计、漫画与卡通设计、网络动画设计、3D图形创作、影视动画设计、影视后期创作、游戏交互设计等工作。

6、工业设计(艺术类)

本专业培养具有传统与时尚、民族化与国际化、以市场经济视角对生活方式进行设计,具备整体策划和创意设计能力的艺术与工程复合型专门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前期主要学习英语、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公共课程和设计素描、三大构成、形态设计、色彩设计、表现技法、造型材料与工艺、设计基础(机械)等专业基础课程,后期主要学习创新思维、设计调研分析、整合与创新设计、概念设计、产品开发设计、各类专题设计、产品主题策划等专业课程,并实行导师制和工作室制,学生经双向选择,进入导师工作室,参加设计实践活动,在设计的二维、三维和实体表现、设计创新思维、市场调研与分析、设计的艺术和工程实践、总体设计管理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生可从事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创新设计与开发、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研究等领域的工作。

7、工业设计(理工类)www.ms211.com第一大中国美术高考网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宽广的文化视野和人文精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工程与艺术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采取模块化教学,现有产品设计和交互设计2个模块,其中交互设计主要是针对数字化产业中的设计创新与应用开发。学生在校期间,前期主要学习英语、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公共课程和设计素描、三大构成、形态设计、色彩设计、表现技法、造型材料与工艺、设计基础(机械)等专业基础课程,后期主要学习创新思维、设计调研分析、整合与创新设计、概念设计、产品开发设计、各类专题设计、知识产权与专利等专业课程,并实行导师制和工作室制,学生经双向选择,进入导师工作室,参加设计实践活动,在市场和用户调研、设计分析、设计创新思维、设计的二维、三维和实体表现、设计的艺术和工程实践、总体设计管理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生可从事产品创新设计与开发、创新设计研究和管理、产品造型设计等领域的工作。

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2010年4月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相关热词搜索:浙江工业大学 艺术学院 简介

上一篇: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简介
下一篇: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创意设计分院简介

分享到: 收藏
地方美术网:
网站简介 - 网站老师 - 网站声明 - 美术投稿须知 - 视频拍摄制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合作网站:

"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链接代码: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LOGO:
"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LOGO地址:http://www.ms211.com/images/ms211logo.gif
申请加入画室大全的画室,请提前在您画室网站首页上,做好我们ms211的友情链接,然后将画室简介发送到ms211ms211#163.com(请用@替换#)。
京ICP备16044953号